眾所周知
當我們想關心一個人
卻又不知道說點什么的時候
可以發一句萬能的“多喝熱水”
也許這個囑咐
看起來有些敷衍
但“適當補水有益健康”
也確實深入人心
前段時間,有權威專家將既往與喝水有關的研究匯總后進行了系統性分析,結論是:喝水確實有多種明確的和潛在的好處,值得進一步評估喝水的健康收益。該研究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
多喝水
有益于減肥和治療腎結石
這項系統性分析從多個數據庫里找到了1464份研究,最終納入了1999年至2023年期間發表的18項基于人群的隨機對照實驗。
3項研究發現: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如果餐前飲水,每天共1500毫升,持續12周到12個月后,與不在餐前飲水的超重、肥胖成人相比,體重減輕幅度更大。
另一項納入38名參與者的研究表明,飲水時機不放在餐前時,未發現多飲水與體重的關聯。
還有相關研究表明,多飲水不僅可以降低健康人群發生腎結石的風險,也可以顯著降低腎結石患者的復發風險、推遲復發時間。
多喝水
可能對多種疾病的
預防和緩解有益
研究表明,多喝水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原理可能和餐前飲水幫助控制體重、日常飲水增加血漿液體量有關。
有限的證據表明,增加飲水量對偏頭痛的預防和治療可能有益,具體機制可能既有客觀影響,也有主觀心理因素。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女性如果每日液體攝入量不足1500毫升,每天多攝入1500毫升的水可減少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發作次數并延長發作間隔時間。
對于患有低血壓的年輕人,增加飲水量與日間平均動脈血壓升高有關。
多喝水
可預防便秘、緩解疲勞
直腸中水分不足會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循環和排泄,導致便秘。適量補充水分有助于恢復正常排便功能。
人體缺水時,血液黏稠度會增加,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疲勞感。多飲水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疲勞,提高精力。
健康飲水
還需注意這些
想讓喝水有益健康,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喝水要適量
喝水太少導致身體缺水固然不利于健康,喝水太多卻也有風險。過去也不乏飲水過多、過快導致水中毒的新聞。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推薦的每日水量是1500~1700毫升 ,每個人身高、體重不同,可根據自己的體型酌情增減。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中攝入的水分也在每天攝入水分的總量中。高溫天氣、體力勞動、體育鍛煉等消耗量大、排出水分多的情況下,需增加水分攝入。
2、水溫不宜太高(<65℃)
高溫飲食的熱損傷是食管癌的明確危險因素,有大量研究證明習慣高溫飲食的地區食管癌發病率顯著增高。
2016年,由10個國家的23名科學家組成的工作組在法國里昂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開會評估飲用咖啡、馬黛茶和熱飲的致癌性。該小組研究了1000多項針對20多種癌癥的研究,認為飲用任何溫度超過65℃的飲料都可能對人類致癌。
適宜的水溫建議在40℃左右,如果愛喝很熱的水,水溫盡量不超過65℃。
3、喝飲料≠喝水
醫生和科學家們談及的“多喝水”,指的是通過日常飲食多攝入水分。一些人因嫌棄清水寡淡,選擇喝湯或喝飲料補充水分,這種情況下雖能增加水分的攝入,但需要警惕液體中其它物質過量。例如湯中的鈉鹽、油脂等,飲料中的添加糖、咖啡因以及其它食品添加劑等,攝入過多都可能增加健康風險。喝水的最佳選擇是白開水,也可以適當喝茶水。
4、喝水要“主動”
感覺口渴已經是身體明顯缺水的信號,而且機體可能已經處于脫水狀態,應及時、主動、充分地喝水。應該在一天的時間內少量多次地喝水,每次喝200毫升左右。
5、注意喝水時間
喝水時間是進餐前喝水、早晚各喝一杯水、大量運動后要注意補充水分,同時注意補充電解質。其余時間,可自行把握均勻分布。
6、特殊人群需遵醫囑
如患有限制飲水的疾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某些腎病、膀胱過度活動癥、尿失禁、妊娠劇吐等),需要遵醫囑根據具體情況規劃水分的攝入,不能盲目增加飲水量。
專家提醒
南京市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戴春:飲水與健康息息相關,提高科學健康喝水的意識,養成健康飲水的良好習慣,對保證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近期天冷
多補充點水分吧
也提醒你的家人和朋友
多喝(熱)溫水吧
正確答案: 腦供血不足 答案解析: 站起來頭暈是由于短暫的腦供血不足引起來的,當由臥位變為直立位時,由于重力的作用使靜脈擴張、靜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19 閩南健康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10 閩公網安備350503020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