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消化道的癌
幾乎占據了所有癌癥的半壁江山
中晚期治愈率不足30%
切記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男子肚子不舒服,腸胃鏡下鑒真兇
蘇大爺(化名)今年55歲,浙江寧波人,平時特別喜歡吃榨菜、咸蟹等腌制食品。
今年7月,蘇大爺發現自己總是拉肚子,持續了近一個月,于是去醫院做了胃腸鏡,檢查結果提示:“食管黏膜改變”“胃體Ⅱc病變(胃體凹陷型病變)”。
“醫生,我這到底是什么病?應該不是癌吧?”面對擔心害怕的蘇大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一)季峰主任醫師安撫道:“食管黏膜改變和胃體Ⅱc病變提示您可能存在早期食管癌和胃癌。但所幸發現較早,癌細胞僅出現在黏膜淺表層,只需要做一個微創手術基本上就可以將其完全治愈,所以您也不用太過擔心。”
一檢查,發現五處癌
隨后,醫院為蘇大爺同時安排了放大胃鏡精查和內鏡治療。
通過胃鏡精查,專家在蘇大爺的胃體上部后壁發現了一處較明顯的病灶、食管胸段兩處病灶,除這三處外,在胃竇大彎和食管近賁門處均又發現了一處極不明顯的病變。醫師初步判斷以上五處病灶均為早期病變,符合內鏡治療適應癥,便為其逐一進行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消化道早癌經過內鏡下綜合評估,包括大小、表面微腺體和血管情況、分化類型、有無潰瘍、浸潤深度等,淋巴結及遠處轉移風險極小。”醫師介紹,“這種情況下通常在治療的時候只需將病變所在區域的黏膜完整剝離即可實現類似外科手術的治愈性效果。”
術后兩天,蘇大爺就利索地起床回家了。醫師叮囑他:“盡管這五個‘炸彈’都已經拆除,但您的胃和食管‘土壤’不好了,其他區域仍有長腫瘤風險,所以一定要定期復查胃鏡,長期隨訪。”
早發現早治療,這些要特別注意
“如果發現得早,消化道早癌的治愈率在90%,而一旦進展到中后期,治愈率則不到30%,所以早期的診斷十分關鍵。”醫師提醒,“但消化道早癌往往沒有任何早期癥狀,早期檢出率非常低,等到出現惡心嘔吐、腹部疼痛、消瘦等表現時,往往已經到了中后期,此時再介入治療,就會大大降低治愈可能性,人也更加受罪、花費也更多。”
據相關研究表明,熱燙飲食、腌制飲食、辛辣飲食、油炸飲食、高鹽飲食、霉變飲食、快速進食、不規律進食等都會增加食管癌的發病風險。除了這些飲食習慣外,遺傳、飲酒、吸煙也是誘發消化道癌癥出現的高危因素。
醫師提醒
對于年齡超過40歲的
或者是家族中有人曾患過消化道腫瘤
以及重度吸煙、飲酒、喜燙食、腌制食物的高危人群
最好每年做一次消化內鏡檢查
對于普通人群來說
也盡量保證平均兩三年能做一次內鏡檢查
以確保能夠盡早發現消化道腫瘤及時治療
正確答案: 腦供血不足 答案解析: 站起來頭暈是由于短暫的腦供血不足引起來的,當由臥位變為直立位時,由于重力的作用使靜脈擴張、靜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19 閩南健康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10 閩公網安備35050302000974